目前分類:心靈雞湯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位智者曾經對我說過:『長生的秘密就是要多笑。』可惜我當時因爲年幼並未理解他這句話的內涵,長大之後才逐漸明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心煩、失意、難過甚至痛苦的事情和經歷,『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想每天都給自己一個微笑還真是不太容易做到。

        然而,儘管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困難與挫折時如果能保持一種樂觀豁達、充滿自信的心態,在最艱難的時刻仍然不忘記微笑,就能將平凡的日子變得富有生機,將沈重的生活變得輕鬆活潑,甚至將苦難的光陰變得甜美珍貴。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非子曾指出,要緊緊抓住對方內心,靠的不是淵博的知識,而是准确地掌握對方的心理。他的話大意是:說服之難不在于見多識廣或表達之難,也不在于有否直抒己見的膽量,而在于看透對方的內心,并在此基礎上巧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在孤獨、困難、痛苦或遇到不幸的事件時,常常需要別人的安慰。不同的安慰方式,可產生不同的效果,為保證安慰的效果,我們必須-學會安慰。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良的情緒對我們正常生活的影響是很大的,不能很好的解決它,我們勢必總會陷于一种泥潭之中,而且這种情緒會被強化和傳染,如果是強化,那么時間一長,就是病態,惡劣的情緒傳染給家人和同事,便是數不清的爭執与矛盾。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精神勝利法
  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衛機制。在你的事業、愛情、婚姻不盡人 意時,在你因經濟上得不到合理對待而傷感時,在你無端遭到人身攻擊或不公正的評價而氣惱時,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鬱鬱寡歡時,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調適一下你失衡的心理,營造一個祥和、豁達、坦然的心理氛圍。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個樂觀的心靈故事。
記得有一次搭朋友的車到某基金會談公務,途中他忽然將車停在路邊,然後跟我說前面不遠處有一家蚵仔麵線很有名,我們一起去吃。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婆婆,很會做人。她的兒媳婚後就一起到美國攻讀學位,某天她到美國探看兒媳,發現兒子胖了,媳婦卻瘦了,心疼媳婦,說:「怎麼會瘦成這樣?」年輕的媳婦一時忍不住,對婆婆吐苦水,抱怨先生對內懶惰不會做家事,對外連認路都會出差池,做什麼錯什麼

        其實,世界上沒有任何婆婆想聽媳婦抱怨兒子。大部分的婆婆都會忍不住替兒子說話,但是這位現代婆婆很聰明,她聽完媳婦抱怨後,只微笑說出一句話:「可是有一件事他做得最對。」 「什麼事?」「就是娶了妳啊。」媳婦聽了,啞口無言。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前面談過了「幸福人生方程式」的「+」、「-」、「×」,最後,我們要來談談「÷」。
之前談過的三者,比較容易為一般人所理解,「效果」也最明顯,但是提到了「÷」,很多人也許會感到納悶,為什麼要「÷」?懂得「÷」,對我們的人生有什麼好處?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認為,發明乘法的人,一定很聰明,因為他發現了「倍增」的概念。想像一下,我們的人生中如果只有「+」,靠著日積月累,逐漸地加上去,結果總是有限,但是如果我們運用了「×」,卻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效果。

        以做激勵訓練為例,不少國內、外的知名訓練機構,都會有一位「當家台柱」當作「金字招牌」,但是,他們往往也只有這張王牌,影響力就變得比較有限。台灣卡內基早期自從我開始訓練講師,後來的發展就截然不同了。如果只是我一個人教,不論再怎麼賣力,一年最多教兩百五十人到三百人,但是,現在我們有講師群,每年固定的受訓人數就有八千人到一萬多人,二十年來,已累積了有十六萬人。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尤金•歐凱利(Eugene O'Kelly)原本是世界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總裁兼執行長,二○○五年五月,他因為右臉頰麻痺到醫院檢查,醫生宣判是末期腦瘤,他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的生命。
        即使壟罩在死亡的陰影中,歐凱利並沒有悲傷地坐著等死,反而積極記錄下他從接受診斷到過世前的一百多個日子,完成了《追逐日光》這本書,書中充滿了生命的熱情,在全世界都非常暢銷,台灣也不例外。閱讀這本書,帶給我非常多的省思。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把自信心列在「+」中很前面的項目,因為自信心對於一個人來說,就像是火車頭,一旦這個火車頭開始啟動,很自然就會帶動很多項目往前跑,而「勇氣」就是其中一項。

        我從四十七歲那年開始做卡內基訓練。記得當年只是有人給了我一個名字和電話號碼,我就撥打過去,想不到接電話的就是卡內基訓練的總裁。總裁也很客氣,願意抽出時間跟我談一談。通完電話,我和太太李百齡就立刻採取行動,馬上買了最便宜的機票,深夜出發,隔天清早就飛到了紐約。我在紐約還租了車子,這可是我第一次在美國租車。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的人際關係,比起以往的年代是較為複雜的,然而,世上的一切都是緣份,我們再怎麼樣也是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緣份,不去好好地重視和維持一定程度的良好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基於和諧相處、互信互諒、和衷共濟、與人為善的道德與自我心性的涵養,去作充分的互動和良性的溝通。而互動和溝通,最離開不了「說」與「被說」,其中的關鍵在於是否和善、真誠的設身處地先為對方著想,在於是否秉持「同理心」的相互體諒、尊重和忍讓 ; 圓容和分享體現後的溫馨成果。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年來的婚姻實證研究指出,在夫妻許多互動行為之中有四種行為最具殺傷力。在前文中我們已經討論過『輕視、否定』與『防衛、反擊』兩個婚姻終結者,而這兩個終結者又會導致其餘兩個婚姻殺手:『築牆逃避』與『負面詮釋』之產生。
  『築牆、逃避』(“Stone-walling”、“Withdraw”):在夫妻意見不合或爭吵之時,極為常見的一個現象是,有一方急著要把問題談完,而另一方卻忙著逃避,想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甚至希望那些令他敏感不安的話題根本就不被提起。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期談及「處理衝突」的重要性。綜合過去婚姻心理學界的實證(Empirical)研究,發現造成現代夫妻離婚的首要因素是「長期習慣性地避免衝突」。
危機就是轉機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心理教授葛特蒙博士(Dr.John Gottman)從嚴謹的實證研究中發現婚姻有兩個容易離婚的高危險期。

   第一個高危險期在婚齡平均5.2年左右,在上文中已討論過﹔第二個高危險期則在結婚年數平均16.4年左右的時期。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期提及筆者的恩師葛特蒙博士和許許多多的婚姻心理學家花了數十年的工夫嘔心瀝血地做實證研究,有些較重實務的人難免要問,幹嘛花那麽多時間精力在這上面 ﹖了解實證研究成果真有那麽重要嗎﹖筆者六月下旬應馬來西亞政府之邀,爲政府各部門官員做爲期八整天的密集訓練(注:馬來西亞的      婚姻家庭問題也與世界各國一樣日趨嚴重。據他們的政府官方統計,在過去短短五年之中,他們的離婚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時,就有人問到這個問題。

做研究需要實證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文提及一個許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婚姻不幸福的夫妻是否應該爲了子女的緣故,勉強自己留在婚姻中﹖”在上文中我們看到許多實證 (Empirical) 研究,尤其是學術界研究子女離婚適應之泰鬥---華勒絲汀 (Wallerstein) 博士,根據三十年的追蹤研究,清楚地指出離婚的確會對子女身心發展帶來影響深 遠的傷害。
      然而婚姻學界還有另外一些學者,也提出證據,認爲離婚並不一定會給子女身心帶來永久性的傷害。例如,哈瑟林頓 (Hetherington)博士研究了將近二千五百名的離婚子女,雖然她並沒有像華勒絲汀博士那樣花了那麽多的時間與離婚子女面談,並對每個個案的生活與身心狀況有那麽深入的了解,但哈博士研究樣本的“量”,卻遠遠超過華博士。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文提及那些陷入強迫性重複的人,若不經醫治,很少有人能自己從不斷重蹈覆轍的惡性循環中脫身,而他們潛伏心底的心理創傷,也會影響到他們婚姻的幸福。
那麽,這些心靈受創的人要如何才能得醫治呢﹖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期探討了深度心理學中一個極發人深省的概念﹕「強迫性重複」。有的人受不了母親太黏,什麽事都要控制,長大後便娶了個很愛管的太太,然後開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戰爭,要從她身上重新尋得自己追求了一輩子的尊重,心理空間與獨立自主的權利。
有的人受不了父親太過懦弱,不能保護自己,成長後不知不覺地就嫁了個身上帶著自己所熟悉父親懦弱心理特征的「阿鬥」,潛意識中希望藉自己的努力,使這個阿鬥變得堅強,能帶給自己從父親身上未能得到的安全感。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文談及深度心理學的兩個重要概念,現在讓我們來探討另外一個更繁雜,更耐人尋味的一個重要概念。我把它譯成「強迫性的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
「強迫性的重複「,是許多心理輔導者從事臨床治療時常見的一個現象,意指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特別容易與某一類型的人産生深刻而強烈的互動:「We connect with people who gave us a second chance to complete ourunfinished businesses。」換句話說,我們會特別被他們吸引,不由自主地與他們發生或愛或恨的關系,很可能是因爲這些人身上具有我們成長中重要人物(例如父母)的心理特征。這些人在我們生命中出現時,就給了我們第二次機會,讓我們借著與他們或快樂或痛苦的深度情緒互動過程,去醫治過去所受的心理創傷,彌補過去的遺憾,滿足小時候對自己特別重要,卻在父母身上未能得償的一些心理需求。

蔚藍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